平凡的人听凡人歌

厓山,汉民族最后悲壮的记忆

活着:

天南地北:



zhuofu6058439:







厓山,广东省新会南。陆地在这里陡然终止,大海汹涌浩淼。翻开文史辞典 “厓山”条目,曰:形势险要,为扼制南海的门户。宋末抗元的最后据点,陆秀夫负帝昺沉海于此。翻开沉重的历史,我们发现了那悲壮的一幕。

    1279年,元世祖至元十六年,蒙古马队在如雷的蹄声中横扫中国大陆,宋王朝只剩下厓山这么一块存身之地。张士杰这位末世武将和陆秀夫这位最后的文臣,带领为数不多的人马,拥立9岁的皇帝赵昺,做着复国的最后努力。原来身居显位的文臣武将观情察势,早已或降或遁,成为元朝新贵。张士杰对前来说降他的外甥说:“我知道投降就能做官,但我为国而死的志向决不改变!”为了激励士气,他把几百艘战船用粗绳联成水寨,在四周筑起城堞般的楼棚,帝昺居于中央大船,显示死守的决心。陆秀夫掷地有声地说:“现在还有几万英勇的士兵,为什么不能复国?”

    农历二月初三日,大雾笼罩了厓山下的海面,海风翻卷波浪,战云低垂,决战即将拉开。我想,那时将士的脸上都该是“风萧萧兮易水寒”的肃穆和悲怆交织的色彩。早潮退潮之时,元将李恒从水寨北面发起进攻。张士杰率领从淮河岸边转战至此的沙场男儿,和着低昂的战鼓,与元兵血战。从早至午,杀声震天,战士们如林般倒下,血染怒涛。正午涨潮,元将张弘范从寨南夹攻,宋军腹背受敌。激战大半天的战士,面对如蚁如潮的元兵,血透征袍,“疲不能战”。突然,一艘船的指挥旗倒下,顷刻间,各船旗帜纷纷倒下。张士杰知大势已去,便抽调精兵突入中军,准备带皇帝突围。大雨骤至,浓雾弥漫,乱军中辨不清人。张士杰砍断绳索,夺港而出。陆秀夫与帝昺的大船被挤在中间无法挪动,无奈之下,陆秀夫背年幼的皇帝决然投入海中。杨太后见此情景,大哭着跳入大海。刹那间,战声静寂。之后,张士杰在海边埋葬了太后和皇帝,纵身赴海。

    《宋史·本纪第四十七》记述了这一事件,并加一赞:“历数有归,真主御世,而宋之遗臣,区区奉二王为海上之谋,可谓不知天命也已。然人臣忠于所事而至于斯,其亦可悲也夫!”为这一悲壮的历史场面蒙上了可悲的色彩。势利的文化观念使得我们的文化和民族性格中丧失了悲壮的成分,也丧失了对崇高壮美的欣赏。于是,厓山下的悲壮事件被看成可悲的闹剧。而正是这些波澜壮阔的片段,在灰暗腐朽的二十四史中熠熠闪光,如镜如鉴,震撼荡涤着后来有血性的中国人。

    不幸的是,对于汉民族而言,这自然成了最后的绝响。





评论

热度(16)